电子信息工程

作者:智能制造学院发布日期:2022-04-23 13:41:22浏览次数:17604


东莞城市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简介

 


专业定位:

本专业立足东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紧抓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龙头,逐步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工科建设。通过教科研融合、多学科交叉、课内外一体化校企联合培养等多途径,创新电子信息专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集“无线传感、智能控制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大湾区建设及东莞智能制造新兴产业市场需求”的接轨。

 

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总体要求,立足东莞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培养。培养系统掌握电子电路、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现代电子设计技术应用为主线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诚信品质,能够运用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及应用,毕业后可在电子行业胜任各类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制4年,实行学年学分制。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0学分;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信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视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 使学生接受电子工程师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后具有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应用的基本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思想道德品质

热爱祖国,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高 度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劳动意识和敬业精神。

2.综合素质能力

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运用外语工具进行沟通表达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环境压力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

3.工程知识

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用于表述电子信息领域的相关工程问题;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电子信息领域的相关工程问题的建模、推演和求解;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电子信息领域相关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评价。

4.问题分析能力

具备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电子信息的相关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的能力,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思考问题,识别和判断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步骤和参数,并进行有效的分析,以获得可靠的结论;掌握科技文献、资料的分类,能够通过图书馆、数据库、网上检索等多种方式快速、准确地检索相关信息,能够借助文献研究等方式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5.设计与开发能力

握本专业涉及的工程设计原理和方法,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具备参与电子信息领域相关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与调试的能力,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满足指标和要求的系统、软硬件单元(部件);具备进行电子产品开发与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等、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在设计中能够综合利用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新技术,体现创新意识。

6.应用研究能力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系统及软、硬件模块进行研究、改进和应用;能够针对电子信息相关工程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获取实验数据,并具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信息综合,进而得到合理、有效结论的能力。

7.掌握现代工具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仪器、仪表等现代工程工具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并能在相关工程问题中予以使用;能够运用文献检索等工具获取电子信息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最新进展,具备合理使用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资源进行电子信息相关工程问题的分析及解决的能力。

8.职业规范

了解国情,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理解工程技术的社会价值以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法律、伦理等制约因素。

9.个人与团队合作

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领导技巧,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分担任务,并承担责任;能够在团队中胜任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有效发挥团队成员的作用或能够领导层次多元、学科多元的团队,并按时完成任务。

10.沟通与交流

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条理地陈述、表达复杂工程问题,可以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掌握基本的报告、设计文稿的撰写技能;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跟踪电子信息学科前沿、发展趋势的基本方法和途径;针对个人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具有不断学习、自我完善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理解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和相关法津法规;在解决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时,要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责任。在进行电子信息系统复杂工程实践过程中,要有对社会、环境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课程体系: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拓展三部分。理论教学中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程41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0学分,学科基础课程32.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22学分,专业拓展选修课程21学分;实践教学(不含课内实践)中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程14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19.5学分;综合素质拓展10学分。

本专业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程序设计基础、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嵌入式原理及应用、EDA技术应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

本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模拟电路设计与制作、数字电路设计与制作、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制作、嵌入式系统设计 与制作、EDA课程设计、电子综合创新设计与制作、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1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6.67%,副教授以上教师占比40%,海外留学背景教师占比17.6%,大部分是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另外,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政府、企业高管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本专业教师中,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1人,东莞市优秀教师1人,1名教师获得广东省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资助,1名教师获得广东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3名教师获得广东省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

 

教学条件: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拥有广东省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专业建设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共16个,分别是:大学物理实验室、电路分析实验室、数电&通信原理实验室、模电&高频实验室、EDA&单片机实验室、DSP&嵌入式实验室、PLC&自动控制实验室、传感器&电子测量实验室、电子创新实验室,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实验室配套仪器设备价值近1000万元。

为深度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本专业从2006年至2021年与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博立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签订实践基地合作协议,这些实践基地为本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部分毕业设计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持。

 

专业特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无线传感、智能控制和现代通信技术”为突破口,依托“目标、岗位、能力”的人才培养结构,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多模块、分层次”的课程体系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成为“具备适应大湾区建设及东莞智能制造新兴产业需求的、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素质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性新工科应用型人才。

(1) 立足地方、产业驱动

以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将传统课程与智能控制等新兴技术相结合,以产业需求促进专业建设、驱动人才培养。

(2) 能力导向、“双创”擎引

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整个教育历程,建设学生智创空间实验室,通过采取课程置换、学科竞赛、产学研合作等措施,突出以创新创业为牵引的工程能力培养。



辅导员:电话23382502 地址:8B313 行政/教学秘书:电话23382505 地址:8B303

联系地址:东莞市寮步镇文昌路1号东莞城市学院智能制造学院8B三楼

Copyright © 2019 东莞城市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由易米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 城院官微

  • 城院智造微信

  • 招就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