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作者:智能制造学院发布日期:2023-04-05 13:37:43浏览次数:22391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

专业拓展课程

课程性质

理论

课程属性

选修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课程编码

F07ZX72C

适用专业

机器人工程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总学时

32

学分

2

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实训学时/ 实践学时/上机学时

0

开课单位

文学与传媒学院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概况,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优秀文化,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通过学习,研究中国文化,使学生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使学生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使学生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更加美好的新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入手,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人才培养规格指标点

支撑人才培养规格

目标1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基本内容

8-1:了解和掌握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8.职业规范

目标2

理解不同时期传统文化的特点与脉络

2-1: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

2.综合素质能力

目标3

立足当代反思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1:热爱祖国,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1-3:具有正确的劳动意识和敬业精神。

1.思想道德品质

四、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及教学策略

理论教学

教学模块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与策略

学习任务安排

支撑课程目标

绪论

2

重点:明确中国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围,基本宗旨以及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文化结构的四层次

思政元素:掌握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等基本概念,并了解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价值。

教学方法与策略:理论讲授、讨论

课堂:学习

课后: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

目标1

目标2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4

重点:了解地理环境与文化的辨证关系。

难点: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思政元素:通过对历史地理环境的介绍使学生树立一种文化与环境交互影响的观念,使其了解地理环境与文化的辨证关系,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

教学方法与策略:理论讲授、讨论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

课后:结合家乡文化,思考文化与历史地理的关系

目标1目标3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4

重点:对中国文化所植根的经济基础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难点: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思政元素:对中国文化所植根的经济基础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精神。

教学方法与策略:理论讲授、讨论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

课后:了解家乡经济情况,思考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目标1

目标2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6

重点:掌握宗法制度的内容。

难点:嫡长子继承制

思政元素: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

教学方法与策略:理论讲授、讨论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

课后:收集唐太宗相关史料,了解唐朝的政治结构

目标1

目标2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6

重点:了解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脉络,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

难点: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思政元素:通过对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回顾,了解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脉络,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传统文化形成系统认识。

教学方法与策略:理论讲授、讨论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

课后:绘制中国文化传承关系图

目标1

目标3

中国古代艺术

6

重点:了解古代艺术种类,理解中国艺术美学原则。

难点:中国艺术的美学原则

思政元素通过艺术理解传统文化,增进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与策略:理论讲授、讨论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

课后:通过网络,熟悉一种中国艺术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中国文化精神

4

重点:理解什么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掌握天人合一、贵和尚中、以人为本、刚健有为的内涵和作用

难点天人合一、贵和

思政元素:总结归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价值系统,从宏观上把握中国文化的特征、实质,注意吸收传统文化精神与价值观的精华。

教学方法与策略:理论讲授、讨论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

课后:对比思考中西文化异同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五、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式及标准

考核与评价是对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等进行综合评价。在本课程中,学生的最终成绩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等两个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分作业(占10%)、小组汇报成绩(占10%)和考勤(占10%)三个部分。评分标准如下表:

等级

             

1.作业;2.小组汇报3.考勤

优秀

90100分)

1.作业书写工整、书面整洁;90%以上的习题解答正确或实验习题结果准确无误。

2.小组作业出色

3.考勤情况优秀(请假不超过1次)

良好

8089分)

1.作业书写工整、书面整洁;;80%以上的习题解答正确或实验习题结果准确无误。

2.小组作业良好

3.考勤情况良好(请假不超过2次)

中等

7079分)

1.作业书写较工整、书面较整洁;70%以上的习题解答正确或实验习题结果准确无误。

2.小组作业一般

3.考勤情况一般(请假不超过3次)

及格

6069分)

1.作业书写一般、书面整洁度一般;60%以上的习题解答正确或实验习题结果准确无误。

2.小组作业差

3.考勤情况一般(请假不超过4次)

不及格

60以下)

1.字迹模糊、卷面书写零乱;超过40%的习题解答不正确或实验习题结果错误。

2.小组作业差

3.考勤情况差(请假超过5次)

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的考核内容、题型和分值分配情况请见下表:

考核模块

考核内容

主要

题型

支撑目标

分值

中国文化精神

自选角度,撰写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小论文,字数1000以上。

论文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100

序号

教学安排事项

   

1

授课教师

职称:  助教        学历(位):硕士

其他:

2

课程时间

周次:  1-16   

节次:  2

3

授课地点

R教室         □实验室       □室外场地 

□其他:

4

学生辅导

线上方式及时间安排:自由安排

线下地点及时间安排:自由安排

六、教学安排及要求

七、选用教材

[1]《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

[2]龚鹏程著.《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


八、参考资料

[1]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

[2] 金毅著.《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7月。

[3] 周笃文主编.《中外文化辞典》.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5月。

[4] 庄福林,张瑞昌编著.《中国文化源流手册》.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0年9月。

[5] 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11月。



大纲执笔人:罗一鸣

讨论参与人:吴士田 王彦颖

系(教研室)主任:吴士田

学院(部)审核人:宋秋敏




辅导员:电话23382502 地址:8B313 行政/教学秘书:电话23382505 地址:8B303

联系地址:东莞市寮步镇文昌路1号东莞城市学院智能制造学院8B三楼

Copyright © 2019 东莞城市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由易米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 城院官微

  • 城院智造微信

  • 招就处微信